破解融资难题 推动项目建设 ——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项目建设系列报道之五
| 招商动态 |2016-12-10
连日来,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外的项目建设工地上,工程车往来穿梭,高耸的塔吊繁忙运转,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碌施工。规划用地237亩、总投资约2.6亿元的巴马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建成后将成为集旅游管理监督、咨询服务、文化体验、集散服务等功能要素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公共服务场所。
对于这个计划投资2.6亿元的项目来说,资金到位是建设的前提条件,融资难题摆在面前。如何破解难题?经过多方协调,巴马县人民政府与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总承包建设合同》,以PPP模式进行融资建设。今年1月至9月,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440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86%。目前,两座人字形的游客中心大楼已具雏形。
“通过PPP的合作建设模式,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了,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也减小了。”巴马发改局局长卢丽梅说。
巴马国际旅游区6个县中,5个县是国定贫困县、1个县是区定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融资问题考验着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智慧、胆识和担当。旅游区各县认真研究有关政策,积极与上级部门汇报对接,整合资金,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申请地方债券、帮助企业融资等多种方式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旅游区建设。
在开展项目融资工作中,我市充分挖掘和整合优势资源,积极申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巴马命河—水晶宫创建国家5A级景区项目、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大型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大型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大化红水河长寿养生度假区建设项目等被列入2016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将优先获得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贷款贴息资金以及各大银行的贷款支持。
主动和自治区各部门沟通汇报,争取自治区层面更大支持,让更多项目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盘子,是我市破解制约旅游区建设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旅游发展委支持、帮助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旅游发展委、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委会及巴马国际旅游区6县,共同编制完成《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17-2019年)》,加快旅游区道路交通、生态环保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目前《方案》已得到自治区批复。
利用广西金投集团的资金优势,助推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今年6月,我市与广西金投集团签订《综合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该公司拟授信5亿元至10亿元(经营权质押)支持河池市旅游企业及中小企业。同时,巴马县正加快筹建巴马国际旅游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筹划创建巴马长寿养生发展基金;都安瑶族自治县通过整合资金,申请旅游扶贫贷款2000万元用于旅游项目建设。
围绕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我市不断探索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新模式,力求做到“精准招商”,争取更多的资本、项目聚集巴马国际旅游区。2015年,仅巴马县就策划旅游项目18个,总投资约92亿元。今年7月,自治区旅游发展委联合河池、百色两市分别在深圳、东莞、上海、杭州举办了4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重点旅游项目专场推介洽谈会,共推介巴马国际旅游区6县项目25个,计划投资总额90亿元。
“通过采取积极举措,多方筹措资金,一批交通、环保、旅游服务等重点项目得到加快建设,为巴马国际旅游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韦业烈说。
